最近,部门推动并指导公募基金纷纷调降基金管理费用. 然而,这一举措引发市场反响却并不理想. 一些基金持有人表示,虽然现在管理费减少了0.3%,但他们已经亏损了30%. 这使得人们对于基金管理费降低并不抱有太大期望.
二十多年前,公募基金刚开始发行时,有关部门规定了统一费率收费原则,包括管理费、托管费等. 不论基金产品盈利还是亏损,基金公司都根据所管理产品净值获得报酬. 对于刚起步基金公司来说,这种模式有助于稳定收入,有序开展业务。随后,一些基金公司提出了浮动费率收费模式,即如果基金产品跑赢参照指数或其他设定目标并获得正收益,就可以获得额外奖励. 通过提高基金管理人积极,该模式可以提高基金收益.
然而,由于担心基金管理人为了争取高收益而忽视风险,只有少数公司获得了这种模式批准。此外,基金管理系统一些基金在股市低迷、困难时候,推出了如果产品不盈利就不收取管理费模式,但同样只有少数公司获得了批准. 有关部门认为,如果基金公司长时间没有收益,将难以保证投研工作高质量进行。因此,在过去二十多年里,公募基金基上都是沿用固定费率收取管理费模式,而基金持有习以为常.
然而,在近几年,市场对这一模式产生了质疑。主要原因是目前公募基金绩效不能令人满意,很多基金产品出现了较例亏损,而基金公司仍然收取高额管理费。基金持有人亏损,而基金公司旱涝保收,这种巨大反差引发了投资者不满,也成为新基金产品困难原因之一. 基金公司最近降费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缓解这一问题.
然而,基金管理费下降并不能弥补基金持有人亏损,同时也导致了基金公司收入下降. 这给基金公司带来了员工队伍稳定和业务投入问题. 因此,尽管市场将基金降费视为利好,但反响并不强烈.
对于基金持有人来说,他们都清楚“天下没有免费午餐”,既然请了专家帮忙理财,支付一定费用是应该. 然而,他们更希望基金公司收入能够更多地体现在业绩报酬中. 当产品净值上涨时,按比例提取奖励是合理,这体现了双方共赢原则. 而当产品出现亏损时,只收取基于经营成管理费则更能兼顾各方面实际情况,也更加公平.
在海外成熟市场,一般基金公司基费率在0.5%~1%之间. 参考国内基金公司近两年盈利情况,按照这个费率收取管理费大致可以维持基金正常. 因此,在基金收费模式改革中,可以借鉴海外市场经验。
总而言之,基金管理费降低是一种积极变革,但它并不能完全满足基金持有人期望。基金管理系统在未来发展中,我们需要寻找更加合理和公平收费模式,以实现基金公司和投资者共赢。只有这样,公募基金市场才能够持续健康发展. 。